手語傳譯員與時並進 聾福會花兩年時間整理600個政經潮語【有片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7/18 19:41

分享:

分享:

聾福會手語中心主任陳玉娟(左)及聾福會總幹事黃何潔玉示範「拉布」的手語。(陳智良攝)

手語傳譯員東奔西走,足迹遍布法庭、醫院、律師樓及立法會。有資深手譯員笑言,學語言要趁年輕,手語亦不例外,因記性要好、雙眼及雙手的反應要快,而且要與時並進,聽到「一帶一路」、「一地兩檢」、「低端人口」等政經潮語,便要立刻思考可怎樣傳譯。

本港現時有15.5萬名聽障人士,但只有63名註冊手譯員,可擔任法庭手譯員者更不足10名。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(聾福會)計劃今年第四季推出「專業手語傳譯證書」,培育後進。

聾福會手語中心主任陳玉娟(Timmy)入行多年,形容自己年少時誤打誤撞,才走上手譯員之路。畢業後首份工作,Timmy加入了一間聾人中心,雖然當時4名全職員工之中,只有1名聾啞人士,但每晚都有數十名聾人前來,為了與他們溝通,開始跟老闆學習手語,直言「與聾人溝通,如果我不懂得打手語,其實不懂說話的人是我,不是他們」。

花兩年編新書 講解600詞彙

她笑言,學打手語要趁早,因年輕人記性較好、反應較快。那個年代學手語,沒有圖片輔助,她每天學幾個字,晚上反覆練習,漸累積一身好本領。後來加入聾福會,上任不足10天便要在亞太區聾人會議擔當繙譯,坦言初出茅廬的自己膽顫心驚,惟當時遇見不同國家及地方的手譯員,見識到手語的地域差異,至今難忘。

Timmy表示,手譯員必須有責任感,確保不會出錯,因錯誤有可能影響法庭判決。手譯員亦需要與時並進,「天天都有新詞語,要不斷學習,才可跟貼社會的變化」。Timmy過去多年於立法會擔任手譯員,連議事規則都要學。法庭及立法會外,手譯員亦會在醫院、警署等地方工作。

為令不同界別的聽障人士,均能準確了解社會上衍生的新社政詞彙,聾福會花兩年時間,邀請各方專家,編著《香港手語.社政》,包括11課共600個詞彙。她認為,聾啞人士都有知情權,希望可透過出版詞典,讓他們知道香港發生甚麼事。

聾福會總幹事黃何潔玉表示,《香港手語.社政》內收錄的詞語,在立法會會議及新聞均常見、常用,繙譯時主要考慮要意譯還是字譯,以「一帶一路」為例,即使健聽人士,亦未必能單從字面理解該詞,故打手語時,會繙譯為「絲綢之路裏的經濟發展」。

專業手譯證書 需要面試取錄

香港有15.5萬名聾啞人士,但手譯員只有63個,手譯員及聾啞人士的比例為1:2,460;台灣有12.2萬名聾啞人士,手譯員有250個,比例為1:488;日本逾35萬聾啞人士中,亦有3,300名手譯員,比例為1:106。黃何潔玉坦言,香港需要急起直追,冀政府可加強資助機構聘用手語傳譯員。

該機構將於今年第四季推出「專業手語傳譯證書」課程,連同考試預計歷時1年共150小時。傳譯證書課程有一定門檻,有興趣的人士需至少儲到100小時的經驗,包括84小時手語初、中、高班課程時數及16小時實習經驗,另需通過面試,及格才會獲取錄。

更多手語相關報道,可看:

無綫明珠台每晚需播手語新聞 明年7月生效

科大生研手語繙譯App 助聽障者溝通

港生發明手語翻譯手套 奪國際獎項

「手語版」米高積遜 看得到的感動